化工泵

民国时期的媒体达人吴佩孚凭借几封电报坐上直系第二把交椅

时间: 2024-05-05 04:21:48 |   作者: 化工泵

  在中华民国历史上,直系军阀吴佩孚可以称为一位风云人物,其在直皖战争后走上政治前台,成为北方政坛的主导者之一。

  不过在五四运动之前,他不过是北洋军队中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师长,他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走进大众视野的呢?

  作为皖系军阀的首领,段祺瑞是一个十分坚定的主战派,他认为民国的南北统一是一定要通过武力决胜来实现的。

  因此在重新上台之后,他便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增强北方军队的战斗力,等待机会与南方军阀展开决战。

  为了能获得更多的军械装备,段祺瑞和他的安福政府与日本走到了一起,当时日本的寺内内阁对段祺瑞的政治主张十分看好。

  在几年内为段祺瑞的北洋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军备支持,这让全国上下都笼罩在内战的恐怖气氛之下。

  段祺瑞和其亲信在经过研究之后,认定湖南是南北方决胜的关键地区,只要北方军队控制了湖南,那么向东可以进军两广,向西则能控制四川,贵州等省份,等于占据了战场上的绝对主动。

  因此在五四运动前南北双方在湖南地区发生了多次摩擦,并导致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湖南战争。

  这种军阀们为了自身利益挑起的战争引起了全国百姓的不满,许多政治人士纷纷呼吁停战。

  但段祺瑞方面态度强硬,因此这些呼吁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吴佩孚作为北洋军队中的猛将,也被派上前线参与战斗。

  但就在这样一个时间段,日本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寺内内阁的倒台令段祺瑞失去了强援,随后上台的日本内阁更换了对华政策,支持中国南北以和谈的方式获得统一,这令中国国内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此前在舆论界难以得到支持的主和派言论得以迅速传播,由于百姓都对内战十分反感,因此支持和议的呼声逐渐占据了主流。

  而在北京政府中,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军阀与皖系军阀之间本就存在不和,他们都以为这是削弱段祺瑞权力的好机会,于是直系军阀中的不少人开始与南方军阀接触,探寻和议的可能。

  此时在衡阳前线作战的吴佩孚作为直系大将,率先向全国发出了反对段祺瑞武力统一方针的言论。

  1918年8月底,其发给了段祺瑞一封呼吁停战的电报,这在后来被称作“敬电”,这封电报在发出之后被《申报》等媒体转载,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大范围的讨论。

  与此同时在战场上他也与南军将领赵恒惕把酒言欢,这让百姓们看到了南北和平统一的希望。

  在经过舆论发酵之后,这位北洋军第三师师长迅速成为了百姓眼中爱国军人的代表,在政界有了一定的声望。

  当时南北军阀进行和议的原因中还有很重要的一条,那就是随着一战的结束,巴黎和会即将召开,中国必须组建一个统一政府,这样才可以在会议上争取更多的权益。

  在巴黎和会召开之前,全国百姓都希望民国代表团能够废除之前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其中尤以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最受人关注。

  但在会议上作为战胜国的中华民国却遭遇了列强的欺压和无视,民国政府的诉求皆被驳回。

  这让段祺瑞和他的安福国会成为了众矢之的,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日,反皖系军阀政治运动。

  在此次运动中,吴佩孚自然不甘落后,其率先发出电报,并刊登于各大报刊上,鲜明地亮出了自己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立场。

  与此同时他还宣称军人应该以抵抗外敌为第一要务,在湖南战场上交战的军队,理应停止内战,投入到驱赶日本人的战斗中,并表示依靠现在的军队,民国并非没有胜算。

  这通电报发出后和之前的“敬电”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吴佩孚将家国情怀置于派系争斗之前的做法让他赢得了更多百姓的支持,其也迅速成为皖系军阀中的代表人物,虽然事实上他的官职并不显赫。

  和其他保守的军阀不同,吴佩孚对于新兴的传媒手段十分重视,他多次使用电报、报纸等媒体向公众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在五四运动后的反日浪潮中,他准确地感知到人们的需求,高举反日旗帜,这让他以师长之位,站上了政治舞台的正中央。

  在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在各地兴起,军阀和政客们对于这种具有冲击性的文化浪潮多持对抗态度,但吴佩孚却十分支持新文化运动,并多次给予部分文化界人士物质上的支持。

  虽然段祺瑞和安福国会对新文化运动大肆打压,但其在百姓中依然有着不俗的影响力,段祺瑞的做法反而令他的“反派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这样一来,吴佩孚作为军阀中的“异类”也赢得了文化界人士的好感。

  这些文化界人士大多掌握着媒体喉舌,在他们的报道和渲染下,吴佩孚俨然成为北洋军阀中的民主斗士。

  这让其成为了皖系军阀的政治代言人,南方军阀代表甚至直接与其进行联络,这让吴佩孚有了超越职位的权力和地位,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之前为了平息争议,段祺瑞推举徐世昌做了大总统,但其还是希望能够通过武力统一南北,成为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在冯国璋去世之后,直系军阀间很有可能出现内斗,这让段祺瑞看到了压倒直系的希望。

  在直系军阀这边,曹锟在冯国璋死后成为了毋庸置疑的头号人物,但此时吴佩孚的政治影响力已经不可小觑了,他们两人此前都是坚定的主和派,这让他们成为了南方军阀拉拢的对象。

  其中身在湖南衡阳的吴佩孚由于地理之便,成为了和南方军阀谈判的代表,在交涉中他们一直认为一定要通过军事行动击败段祺瑞和皖系军阀,只有这样才可以彻底粉碎其武力统一全国的野心。

  但之前皖系军阀受到了日本人的大力援助,无论在武器装备还是军队数量上,他们都占据绝对优势。

  这让吴佩孚也不敢轻易发难,南方军阀代表岑春煊希望吴佩孚能够撤兵北上激起直皖两系的矛盾,还提出由广东军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但吴佩孚却迟迟没有行动。

  直到之前依附于段祺瑞的奉系军阀张作霖提出支持直系之后,直系军阀们才有了足够的底气,吴佩孚率军自衡阳北返,果然受到了段祺瑞的重重阻挠,在几番摩擦之后直皖战争打响。

  在直皖战争打响之后,随着张作霖的倒戈皖系在战场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与此同时吴佩孚接着使用传媒手段在舆论上给予皖系更大压力,他多次强调段祺瑞和安福国会的亲日主张,并将发生内战的原因都归咎于皖系军阀。

  由于之前皖系军阀在舆论界已经十分狼狈,面对吴佩孚的抨击他们只能选择沉默,这相当于段祺瑞默认了吴佩孚的种种指控。

  百姓对于段祺瑞政府的支持度断崖式下跌,段祺瑞见大势已去只得解散政府,直系也赢得了直皖战争的胜利。

  在战后徐世昌任命曹锟担任“直鲁豫巡阅使”,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副使”,这相当于明确了吴佩孚在直系军阀中二号人物的地位,这位在两年前还无人知晓的师长就这样进入了民国政治的核心决策层。

  在吴佩孚的发迹过程中,我们显而易见电报、报纸等新传媒手段的作用,他在远离政治中心的湖南,利用这些媒体让自己的名字响彻全国。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中,吴佩孚坚定的和平和反日主张令其赢得了百姓的广泛支持,这是其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

  在后期的直皖战争中,吴佩孚此前建立的舆论优势更是成为了极其强大的武器,加速了皖系军阀的失利。

  这些在此前的中国政坛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吴佩孚的经历让人们意识到了宣传工具的重要性,这对于中国政客而言也算是一种启蒙了。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中华民国史》、《五四运动:现代中国的思想革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