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博体育平台资讯

西南霸主:滇系军阀的野望

时间: 2024-02-07 14:33:53 |   作者: 安博体育平台资讯

  在北洋军阀势力尚未覆盖,或尚未完全覆盖的地方——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六省,存在着很多散装军阀,他们彼此混战,关系复杂,重要关头,他们也会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北洋军阀。

  西南军阀,以滇系军阀和桂系军阀实力最为强大,滇系军阀唐继尧脚踩贵州,拳打四川,桂系军阀陆荣廷统治广东,伸手湖南,都是一时狠人。

  滇系和桂系这两大雄藩,不仅直接决定着西南政局的走向,而且也影响了北洋政局的走向。

  1916年,滇系军阀率先发起护国战争,推翻了袁世凯,使得北洋失去领导核心,四分五裂。1918年,桂系军阀响应护法战争,打碎了段祺瑞武力统一的迷梦,并间接引爆了直皖战争。

  西南军阀的名头,不及北洋军阀响亮,但其故事精彩程度,并不亚于北洋军阀,其混战的复杂程度,甚至超过北洋军阀。尤其是四川军阀混战,堪称军阀混战的终极难题。

  庚子事变后,大清为挽救摇摇欲坠的统治,启动了史无前例的对内改革运动——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编练新式军队,根据陆军部的计划,全国要编练36镇新军,其中云南因地处西南边陲,边境问题复杂,获得了2镇指标。

  1909年,编练新军和开办军校这两件大事,在云南都有了结果,分别是陆军第十九镇(财力有限,只编练1镇),以及云南讲武堂。

  云贵总督锡良,是个正直清廉、勤政务实的干吏,他大刀阔斧地在云南推行新政,聘请一大批留学日本的军校生,如李根源、李烈钧、方声涛、张开儒、庾恩碭等,在云南讲武堂充任教官。

  在新军第十九镇中,统制钟麟同、总参议靳云鹏等高级军官,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大清,但中下级军官,很多也是留学日本的军校生,如罗佩金、李洪祥、唐继尧、刘存厚、雷飚、谢汝翼等。

  我们知道,日本其实就是清末革命的大本营,留日学生,或多或少都受到过革命思想的影响,很多人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了大清潜在的掘墓人。

  在云南的这部分留日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深受皇恩,却不思报效朝廷,反而一边吃朝廷的饭,一边砸朝廷的锅,把云南讲武堂和新军第十九镇,变成了培养革命志士的温床。

  李经羲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官员,他特别欣赏蔡锷,蔡锷留学归来不得志,时任广西巡抚的李经羲、把他弄到南宁当武备学堂总办(后调任广西陆军小学总办),蔡锷在广西混不下去时,时任云贵总督的李经羲,又把他调到云南,任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统领。

  严格意义上讲,蔡锷不属于革命党,他师从梁启超,政治上追随恩师,更像立宪派,但他同情并支持革命,去云南后,很快和革命党人打成一片,成了骨干分子。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云南,革命党人振奋不已,决心响应,他们整天扎堆密谋,商量起义计划。

  当有人向李经羲举报蔡锷等人密谋造反时,李大人一脸鲁豫采访的表情:真的吗?不太信,哈哈哈。李大人还把举报材料拿给蔡锷看,嘱咐小蔡以后小心点。

  终于,1911年10月30日夜,革命党人在蔡锷的指挥下,发动起义,占领昆明,因起义之日正值农历九月初九,所以又称为“重九起义”。

  激战中,第十九镇统制钟麟同被杀,总参议靳云鹏化装成轿夫逃跑,李经羲被俘虏。

  “戡定川黔两省,可与满清争衡。”他们派出了两路人马:以支援四川独立为名,派韩建铎率领2个梯团(约等于旅)入川,以借道北伐、援助武昌革命军为名,派唐继尧率领3000军队入黔。

  云南素来贫瘠,财政缺口很大,早在清朝时期,就仰赖富庶的四川接济,按现在的说法,这叫财政转移支付。不仅云南,黔、康、藏、甘、青等地的军费开支,也依赖四川。

  比如,云南编练新军第十九镇,需要四川每年协饷银80万两,贵州每年财政收入(120万两)的一半多(68万两),需要四川供给。

  解决财政危机,最好的办法是向外扩张,四川近在咫尺,又混乱不已,不打你打谁。

  韩建铎率领的滇军,毫不客气地占领了富庶的川南地区,如叙府、泸州、自流井等地,任意委派官吏,强提税款,控制了这一带的盐税——这是四川最重要的财税来源。

  四川方面极其不满,实权派人物尹昌衡派了2个师,打算武力驱逐滇军,双方在自流井一带对峙。后经中间人斡旋,四川方面答应提供30万元开拔费,滇军这才撤军。

  相比贫瘠的云南,贵州更为贫瘠,而且云贵总督常驻在昆明,这使得贵州在云南面前总是低了一头,习惯于依附云南。

  武昌起义后,贵州革命党人也闻风响应,赶走了贵州巡抚沈瑜庆,推举新军将领杨荩诚为都督,贵州革命比云南革命就晚了四天。

  然而,贵州的革命党既不强大,也不成熟,无力稳定住局面,立宪派崛起,两派斗争不断。

  云南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后,贵州立宪派嗅到了机会,他们推举戴戡赴云南求援。

  戴戡也是梁启超的弟子,与蔡锷是同门师兄弟,都属于立宪派,在贵州立宪派看来,蔡锷是自己人。

  当时,武昌前线,革命党人正在和北洋军激战,贵州革命党人率领本省新军主力,北上支援武昌,本省空虚。

  唐继尧的军队兵不血刃,开到了贵阳城内,疯狂屠杀贵州革命党人,其中有一标(团)看家的黔军,悉数被坑杀,螺狮山下甚至会出现了“万人坑”。

  1913年宋教仁被刺杀,孙中山动员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但很快被北洋军,对南方几个省的控制权全部丧失。

  袁世凯挟胜利之威,着手收拾西南地头蛇,实力强大、控制云贵两省的蔡锷首当其冲。

  在与袁世凯的斗争中,蔡锷给了袁世凯很大的支持,他是拥护袁世凯的,但袁世凯对他不放心,坚持要调他入京。

  蔡锷去北京前,推荐唐继尧为云南都督,贵州都督一职废除,贵州军政大权,由护军使刘显世和巡按使戴戡继任。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北洋军阀势力从来就没深入到这里,这使得它成为革命力量保存最为完整的省份。

  于是,各方反袁力量云集云南,深受革命战火洗礼的滇军将领,也对袁世凯当局很不满。

  此时,唐继尧的态度比较模糊,据知情人回忆,唐继尧内心是反对帝制的,但兹事体大,他没有表露出来。

  当滇军将领要求唐继尧表态时,唐继尧以不清楚蔡锷的意向以及各省的态度为由,拒绝表态,他说,云南只有2个师,财力匮乏,打不过袁世凯。

  滇军将领秘密开会决议:在适当时机,要求唐继尧表明态度,如果他反对帝制,则继续拥护他,如果他中立,就把他送到安南,如果他支持帝制,就干掉他。

  此时,唐继尧还收到了蔡锷即将返回云南的消息,以及冯国璋的秘密口信:滇发难,当继踵而起。意思就是,如果云南首先发难,我老冯立马跟上。

  经过日以继夜地谋划,12月23日,唐继尧、任可澄正式发表通电,反对帝制,要求袁世凯在12月25日上午10点答复。

  12月25日,唐继尧、任可澄、刘显世、蔡锷、戴戡联名发出第二份通电,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

  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司令,出兵四川,李烈钧任护国军第二军司令,出兵两广。云南都督唐继尧,兼任护国军第三军司令,作为总预备队留守云南。

  值得一提的是,唐继尧才是护国军名义上的老大——蔡锷回来后,唐继尧主动让贤,表示要服从老领导,但蔡锷坚决不同意,说你领导的挺好的,继续干吧,两人相互推让了好几天。

  不过,蔡锷和李烈钧的资历,都比唐继尧更老,他们是不可能听从唐继尧指挥的,在护国战中,唐继尧主要在搞后勤,指挥作战的事,他插不上嘴。“护国三杰”绝大多数都是各管一块。

  护国军第一军,以罗佩金为参谋总长,下辖三个梯团,以刘云峰、赵又新、顾品珍为梯团长,每个梯团下辖2个支队,全军共6个支队,总兵力约3130人。

  此前,老袁搞掉了四川都督胡景伊,派心腹陈宧坐镇四川,手下有北洋第四、第十三、第十六3个混成旅撑场子,旅长分别是伍祥桢、李炳之、冯玉祥。

  1916年初,蔡锷率护国军入川,攻叙府、泸州,1月5日,袁世凯命令北洋军南下,兵分两路对付护国军。

  一路以曹锟第三师、张敬尧第七师、李长泰第八师为主力,进攻四川,总兵力约4.5万人。

  一路以马继增六师、范国璋第二十师、唐天喜第七混成旅为偏师,从湘西入黔,侧击云南,总兵力约2.6万人。

  川军原来有5个师,陈宧废了3个师,还剩周俊的第一师和刘存厚第二师。即使这样,陈宧还对川军不放心,不断打压、裁编川军,川军愤怒不已。1月31日,刘存厚在纳溪倒戈反袁。

  表面上看,北洋军的实力,远强于护国军,可以碾压之势。但实际上,这场仗打成了僵持战。

  护国军与曹、张两部,在泸州、纳溪一带对峙拉锯,激战三个星期,谁也无法打垮对方。

  北洋军没能轻松KO护国军,神话开始破灭,慢慢的变多的人,开始壮着胆子反对老袁。

  1916年1月27日,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宣布反袁,派王文华率军东出湘西,对付马继增这一路,派戴戡率军入川援助护国军。

  结果马继增兵败自杀,继任者周文炳被搞出神经病,之后的继任者齐燮元,秉承冯国璋的指示,按兵不动。

  李烈钧带了2个梯团,计划经广西、广东进攻江西。这一路不在北洋军的打击范围以内,袁世凯命令广东陆军第一师师长龙觐光,率军经广西堵截李烈钧所部,反攻云南。

  3月15日,正当李烈钧和龙觐光在滇桂边境激战时,陆荣廷突然宣布反袁,把龙觐光所部包围缴械,然后他联合李烈钧所部,杀向广东,迫使广东督军龙济光(龙觐光的弟弟)宣布反袁。

  事后,李烈钧率领的这支护国军就留在了广东,称为驻粤滇军,未来,他们还会发挥重大作用。

  云、贵、桂、粤四省独立,反袁运动声势慢慢的变大,冯国璋见时机成熟,联合江西李纯、浙江朱瑞、山东靳云鹏、湖南汤芗铭,发出了五将军密电,要求袁世凯取消帝制。

  冯国璋这一招,给了袁世凯一万点暴击,几天后,老袁被迫宣布撤销帝制,2个多月后,老袁忧愤而亡。

  经梁启超活动,同时考虑到蔡锷事实上已经拿下四川,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经过护国战争,在四川的各路反袁军实力都壮大了,滇军扩充为2个师,川军有5个师2个混成旅,黔军有1个混成旅——四川形成了滇军、川军、黔军三足鼎立的局面。

  其中,滇军首领是罗佩金,背后有唐继尧支持,川军以刘存厚为代表,背后是全体四川人,黔军老大是戴戡,背后有刘显世支持。

  四川被外省人占据,川军当然不爽。更何况,罗佩金还利用督军之权,实现强滇弱川政策,把持了成都兵工厂,控制了四川盐税,大肆扩充滇军实力,同时,他又极力打压川军,甚至还要裁撤川军。

  值得一提的是,刘存厚不是川军老大,川军也没有公认的老大,刘存厚资格老,胆子大,所以每次都是他领衔搞事。

  一个月后,双方在成都展开激战,巷战七昼夜,打的天昏地暗,是为刘罗之战,这也是西南军阀史上第一次军阀混战。

  北京政府将罗佩金、刘存厚双双免职,要求二人停战并进京述职,四川督军由戴戡代理。

  此时,段祺瑞当家,北洋集团还没有公开分裂,北京政府余威仍在,其命令还起点作用——刘罗确实停战了,但没有进京。

  罗佩金与刘存厚交战时,戴戡作壁上观,等到戴戡与刘存厚交战时,罗佩金也作壁上观。

  黔军实力最弱,打不过刘存厚,结果5000黔军全军覆没,戴戡兵败身死,死的不明不白。

  唐继尧决定利用护法运动的招牌,以靖国为旗号,组织滇黔靖国联军,反攻四川。

  这一次,滇军、黔军倾巢而出,刘存厚(已被段祺瑞任命为四川督军)有点顶不住,再加上川军熊克武部支持唐继尧,刘存厚更顶不住了,率领残部败退陕西汉中。

  唐继尧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再次控制了云贵川三省。1918年,他在重庆召开川、滇、黔、鄂、豫五省联军会议(湖北、河南的靖国军派了代表),自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其势力达到巅峰。

  熊克武一看,差点骂娘了,狗屁同盟,这份计划书要四川交出兵工厂、铸币厂以及全部厘税,以上各项由联军总部主持办理——这简直就是“亡省”。

  熊克武是唐继尧扶上去的,现在熊不听话,唐继尧想把他搞下来,办法是策动熊克武的部下吕超、石青阳发起倒熊之战。

  这时,熊克武和刘存厚这两个失败者,突然结盟了,他们发起反攻,灭了吕超,并先后击败川南的滇军和重庆的黔军,把滇黔联军彻底赶出了四川。

  滇军将领顾品珍,素来对唐继尧的扩张政策不满,这次兵败退回云南后,内心更加郁闷。

  而唐继尧丢失四川后,财政紧张,拖欠军饷,缩编军队,这又激起了滇军将领的普遍不满。

  1920年12月,顾品珍联合滇军将领叶荃,发动兵变,搞掉了唐继尧。唐继尧流亡香港。

  顾品珍上台后,也没有很好的方法解决军费问题,而且他大肆打压唐继尧的旧部,搞得人心惶惶,统治很不稳固。

  唐继尧瞅准机会,决定反攻云南。此时,广东有驻粤滇军,广西也有一部分滇军(李友勋、龙云),这两部分滇军还忠于唐继尧。

  原来,在滇军内乱之际,贵州也发生了内乱,王文华搞掉了刘显世,但王随即被刺杀,手下五个旅长混战不休,袁祖铭趁乱夺取了贵州大权,刘显世流亡昆明,向唐继尧求援。

  刘显世年老体衰,没什么实力,加上受了刺激精神有点问题,根本指望不上,唐继尧为控制贵州,防止袁祖铭反扑,不得不在贵州留驻重兵。

  贵州本来就穷,没什么油水,滇军主力被牵制在贵州,难以向外扩张,时间一长,唐继尧认为占领贵州得不偿失,于是把驻黔滇军全部撤走了。

  西南三巨头唐继尧、陆荣廷、孙中山,孙和陆,一个快死了,一个隐退了,只剩唐继尧。唐继尧感觉自己是西南第一人,颇有舍我其谁之感。

  当时广西内乱,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正在和沈鸿英激战,广东有陈炯明叛军,看起来也比较好对付。而唐继尧复出后,又始终没有办法解决巨额军费赤字。

  现在,他突然通电就任副帅,声称要假道广西,到广州视事——实在找不到出兵理由,瞎编了一个。

  1925年初,滇军兵分两路杀进广西,一路由龙云率领,兵力3万人,一路由唐继虞率领,兵力2.5万人。

  李、白、黄联合驻粤滇军范石生部(顾品珍旧部),集中猛攻实力较弱的唐继虞部,打垮了这支滇军,已经占领南宁的龙云,势单力孤,也撤出了广西。

  失去了四川的盐税,失去了向两广出口烟的销售经营渠道,云南财政急剧恶化,滇军欠饷达一年之久,军心极度不稳。

  为了巩固统治,唐继尧不得不裁撤军队,集中有限的财力,加强亲信近卫部队,这使得利益受损的滇军将领更加不满。

  1926年2月6日,昆明镇守使龙云、蒙自镇守使胡若愚、昭通镇守使张汝翼、大理镇守使李廷选,联合发动了倒唐政变。

  四个镇守使授意报纸抨击唐继尧,还派人查他的账,说他有经济问题,唐继尧抑郁不已。

  与前代“云南王”野心勃勃、四处征伐相比,龙云放弃了外出争霸的想法,基本上窝在云南做土皇帝,直到抗战胜利,被蒋介石搞掉。